• 畅想中文网 > 玄幻 > 期货那些事儿 > 第六十四章,寻根
  • 第六十四章,寻根

    作品:《期货那些事儿

    一天晚上,我们四人一起到新开的一家叫“根的味道”的馆子去吃饭。原来是这家馆子的菜都是用根做,就是肉类,也是配上根做,真是有特色,如比白萝卜、红心萝卜、水萝卜、心里美萝卜、胡萝卜、球茎甘蓝、甜菜根、芜菁、根芹菜、美洲防风、牛蒡、菊牛蒡、婆罗门参、甘蓝、马铃薯、甘薯、大头菜、莲藕等。

    我们点了九个菜,菜上来后,一品尝,都说好吃。真是别有一番独特的美味,原汁原味的根的味道,竟是这么地让人回味无穷。我们决定以后常来光顾,品味根的味道。

    半仙说:“万物皆有根,只不过根是埋在地下,多数人看不到,也就不会去欣赏,去赞美,去挖掘出来利用了。”

    白雪说:“现在本就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大家都喜欢花和果实,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美味可口。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诗人饿死,诗几乎绝迹,流行歌曲唱遍大江南北,歌星红得发紫,粉丝满街都是。”

    天娇说:“是到了该寻根的时候了,海外华人都会回来寻根,一些老外也会来中国寻根,可是我们自己却麻木了,不会找找我们的根,看看都有些什么!”

    我问白雪:“听说有一种文学叫寻根文学,说来听听?”

    白雪说:“寻根文学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在他们看来,以世界文学的视镜从中国文化寻找有生命力的东西,应该是中国文学更为可行之路。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对人的自觉意识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并在作品中力图解放人的生命与价值,但一些作家却发觉即使抛开暂时的政治、道德因素,人也不可能像动物那样,进入绝对自由的生存空间--一只无形的手在幕后操纵着人类,制约着人的心理、行为模式,这就是文化。

    许多作家希望能够从民族文化心理层面上,把握本民族成员理解事物的方式,从而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特殊时期’全民动乱,乃至中国自盛唐以来国势为何衰落的疑问。

    一些作家认为中国自‘五四’新文化革命以来出现了长时间的传统文化断裂时期,于是希望以文学来弥补这一文化断裂带。

    阿城认为:‘五四运动在社会变革中有着不容否定的进步意义,但它较全面地否定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加上中国社会一直动荡不安,使民族文化的断裂延续至今,特殊时期更其彻底,把民族文化判给阶级文化横扫一遍,我们甚至差点连遮羞布也没有了。’

    韩少功也认为:‘五四以后,中国文学向外国学习,学西洋的,东洋的,俄国的和苏联的;也曾向外国关门,夜郎自大地把一切洋货都封禁焚烧。结果带来民族文化的毁灭,还有民族自信心的低落。’

    这些作家坚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文学立论,他们的‘寻根’,是为了与世界对话。他们认为,只有真正完成了寻根,才能找到自己国家的独特文学样式、风格,从而立足于世界文坛。

    文化寻根意识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在文学上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

    第二,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

    第三,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深入挖掘。

    但这些方面并非绝对分开,许多作品是综合表达了寻根的意义。

    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寻根作家的超越前贤之处,集中体现在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追寻,主要也就是对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认同

    自然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三大问题(自然、生命、传统)之一。‘回到自然’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口号和标志。许多寻根文学作家都不断返回,寻找个性自我,给自然注入灵性,‘在自然中看到上帝,在上帝中看到自然’,完成了浪漫的叩问。”

    半仙说:“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道家、佛家为补充,维系了几千年,不同时代主辅地位还有所切换,给了中国人进退自如的生存空间,当然有其合理性与积极意义,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些根。得意时为儒家,失意时为道家、佛家,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智慧和达观的处世态度。”

    白雪说:“《红楼梦》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写了佛性、道性、禅性,但最根本的还是写了人性中的情性,也就是人的真性情。《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禅宗哲学的支持,所以它就借此去感悟人生,感悟生与死、色与空、好与了,感悟人从哪儿来,到哪里去,什么是人生的根本,何处是真正的故乡等问题,因此也可以说有寻根的意蕴在其中。”

    我说:“文化断裂带不是已经被跨越掉了,寻根文学还是要继续发扬光大!现在简直就是进入了文化真空带,传统文化被虚无了,新的文化又没有构建起来,所以才一片乱哄哄,有的人什么都不信、不管,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敢干,还没有一点心理负担。所以当务之急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出一种全新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文化来,作为人的精神家园。”

    天娇说:“现在的中国人就好象是一只从水井里跳出来的青蛙,以前坐井观天的时候还能怡然而然地自得其乐。而一亘从井里出来了,见识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心理防线一下子全崩溃了,就什么都不相信了。于是背井离乡地到他乡去寻找,结果能找到的东西又是那么渺茫,有的找到了别的井,有的甚至渴死在半路上,有的又回来了。才意识到自己始终是一只青蛙,是不能离开井水的,不管是故乡的还是他乡的,于是才有了寻根。”

    半仙说:“现在这世道,有权有钱的,象炮弹一样轰炸,象强盗一样乱抢;依附权势钱势的,象瘟疫一样钻营,同流合污,混口饭吃;一般小老百姓,没啥办法,象虫子一样艰难地活着。”

    白雪说:“我在采访时碰到一个做期货的小散户,也是个下岗职工,多年来在期货市场上一直是亏损的,并且还亏了不少。我问他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对他来说是老虎的市场,他说因为这里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我就想到了孔子的那句话:‘苛政猛于虎也!’也许今天可以改为:人际关系猛于虎也!”

    我说:“所以我在开始写期货那些事儿,就是想用期货这面镜子照一下众生在这个时代的被异化了的形象。”

    天娇说:“跑题了,扯远了,还是说说金融文化的寻根吧,提升我国金融力的关键在哪里?

    半仙说:“找出金融文化的根,才能使人才辈出。提升金融力,不能只靠少数个人的表演,必须提升整体群众的素质,才是根本之道。

    有人问,中国金融文化的根在哪里?在晋商等传统商帮的价值理念?在吸收欧美金融知识后所产生的新共识?这些都是金融文化的要素,但不是核心灵魂。核心灵魂就是道,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如何印证金融文化的根本就是道,不是靠中国出几个巴菲特,或出一个东方的罗斯柴尔德,而是在日常投资大众的行为中,能否体会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文化的根本在易经,易为六经之首,因为易经把天地人的变化皆包括其中,任何一卦皆包含了天地人的变化与自动协调,这一点是其他的书籍所不及之处。透过易经的变易、不易、简易三大基本原理,提升了行为艺术,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这也是一般书籍很难企及的,易经是全知全能的全息系统,把它当作单纯的理论系统,真是小看了它,易经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境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君子要向天之大行学习。

    严格来讲,易经是在表达天地人的能量如何演变的卓越系统,人如何保持低位来吸收天地的能量,运用天地的能量,这就是道德经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个能量系统,并且是一种全知全能的全息能。它不只是一个知识,还具有完整能量的本体,它超越了知识的范畴,超越了语言和文字的形容。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这一句话活生生地表达了本体的全方位存在。宋明理学家,强调吾心即宇宙,也是在表达本体的巨大能量是无处不在的。

    金融市场虽然有很强的虚拟成分,但它是筑基在实体经济之上,它跟实体经济是互为表里,并且虚拟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才存在的,它为实体经济扮演了融资的功能,但是很不幸地,虚拟经济用虚的成分太高了,很容易形成了泡沫现象,伤害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是因为虚拟经济可以伤害到实体经济,它就进一步演变成一种战略武器,用来控制某些国家,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大战。在金融大战中,商品价格不只反映供求的商品属性,还反映了金融属性与战略属性,俨然是一个小战场,投资人都变成自愿的军人,不断地冲锋陷阵,但到头来是古来征战几人回,小国逐渐被消灭,剩下几个大国,彼此不断地伐谋与伐兵,最后六国毕,四海一,地球村就出现了。

    在未来的三十年内,上述的景象将愈演愈烈,并且没有免战的可能,代表金钱的意志,其目的不在于钱多,而在于统一世界,金钱的凯撒主义会愈来愈明显,如果我们不能找出金融文化的根,我们将无立足之地,更不用说,去打赢这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

    相邻推荐:无上神国花都最强王者飘邈神之旅(全文字)鸿蒙主宰修仙归来在校园死神游乐园穿梭在无限废土重生之女神养成计划帝王攻略官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