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想中文网 > 玄幻 > 水浒真说 > 第六百零二章 宋军分兵
  • 第六百零二章 宋军分兵

    作品:《水浒真说

    方天定说到做到。

    在齐军大营用过晚饭之后,回到自己营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写奏折,并派人连夜送往清溪县,请方腊运粮。

    信使翻山越岭,一日一夜,终于来到了睦州。

    方腊在睦州歙州都有行宫。

    大本营却放在清溪县帮源洞。

    那里是他起家的地方,轻易不能改动。

    驻守睦州的右丞相祖士远得知齐军来援的消息以后大喜过望。

    亲自骑上快马,带上方天定的奏折前往清溪县面见方腊。

    他赶到清溪县时,刚好遇上早朝。

    祖士远出列奏道:“启禀大王,这里有前线大太子奏折一封,请大王御览。”

    众人听闻方天定来折,于是议论纷纷。

    “太子殿下守卫乌龙岭,难道是乌龙岭出了问题?”

    “那西军真有如此骁勇。”

    “别猜了,等会就知道了。”

    方腊也是心事重重的打开奏折,可没过多久便喜笑颜开。

    “好啊!好啊!陆阳不负仁义无双的名声。

    于此等危难之际,不远千里,举兵来救。

    寡人这姻亲没有白结。”

    众人一听这才明白,原来是齐国大军不远千里前来相助。

    “哎呀,这回可算好了。早就听闻齐军战力无双,打宋军就没有败过。

    有齐军相助,当是无忧了。”

    有一部分人却不这么想。

    齐军自己的地盘就接近大宋腹地。

    宋廷在齐国周边陈兵近二十万。

    齐国就算要来,也抽不出多少兵力。

    更何况江南离山东千里之遥,中间全是宋军的地盘。

    齐军孤军深入,岂能久战。

    打不了多久,肯定就会回到山东修养。

    到时候还得看吴国自己。

    众人心中各有各的想法。

    方腊却已经同意了方天定请粮的要求。

    命祖士远从睦州往乌龙岭运送二十万石粮草,专供齐军所用。

    齐军训练量很大,伙食必须充足。

    宋军吴军以及其他几方兵马每个士兵每天大概也就消耗两斤粮食。

    而齐军一人每天至少要消耗三斤以上,个别饭量大的会接近四斤。

    当然这是在没有额外脂肪补充的前提下。

    如果有肉食,粮食的分量会减少不少。

    徐宁和史进两军之中还携带了大量战马,也是耗粮大户。

    哪怕如此,二十万石粮草也够前线的齐军敞开了吃上两三个月了。

    粮草很快转运到了乌龙岭。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送到齐军大营,那就是方腊一方玩的一点小心思了。

    王禀却是一个防守战方面的天才。

    这些天,齐军将自己带来的飞楼、云梯、弩炮和抛石机全部卸了下来,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却都被王禀轻易击退。

    攻城兵器损失也十分严重。

    眼看着冬月已过,春天到来。

    持续十余天的攻城战始终没有进展。

    桐庐县就像是一面水泼不进,针扎不透的铜墙铁壁。

    若说齐军主攻的两面城墙还算是打的有来有回。

    吴军负责进攻的两方却连城门都没有摸到过。

    刚刚冲到城下六十步远就被宋军雨点一般的箭矢给射了回去。

    王禀将弓弩手分为三组,间隔射击,火力连绵不绝。

    吴军弓弩手跟西军差距极大,两边对射,吴军根本就还不了手。

    远程被完全压制,步兵就不可能硬顶着西军的箭雨攻城。

    这十余天打下来,宋军损伤不过百,吴军倒是被宋军射死射伤了近千人。

    另一边的梁山兵马伤亡也不少,轻伤五百余人,重伤七十余人。

    阵亡三十人。

    不过战果也是颇为丰厚,杀死杀伤宋军至少接近七百人。

    甚至凭借着攻城兵器的优势短暂的登上城头。

    只是没过多久,便又被王禀亲自带人给顶了回去。

    还把梁山的飞楼全部焚毁。

    让梁山再也没办法轻松登城。

    陆阳正面攻城的手段是用完了,也没能拿王禀怎么样。

    正琢磨着怎么玩阴的。

    于此同时,王禀也在自己的大帐之中算着时间。

    按理来说,应该也快到了。

    王禀对于细作渗透方面也极为重视。

    陆阳数次想要派人潜进城去打探情报,却都被发现。

    还好齐军的探子反应灵敏,跑的够快。

    这才没被逮住。

    是以齐吴两军都不知道桐庐县中的虚实。

    宋军经过数次大战的伤亡,原本还有十万人左右。

    前者又在杭州和桐洲岛被齐军接连打败,又折损了一万余人。

    现在至少该有八万余人。

    陆阳也是这么以为的。

    但其实现在的桐庐县内,只剩下了不到五万人。

    另外三四万人跑到哪里去了呢?

    一个月前,杭州失陷的消息刚刚传回了桐庐县宋军大营。

    王禀和刘镇大吃一惊。

    于是准备实行两人谋划已久的决策。

    王禀认为乌龙岭这种崇山险关,若要强攻,无异于白白葬送将士们的性命。

    所以他向刘镇提议,分兵出去,从另一条路直抄方腊的老窝。

    这条路就是昱岭关。

    昱岭关建立在昱岭之上,是山越为了抵御东吴君主孙策的进攻建立的一道险关。

    高约三丈,宽约五丈,全长五十余丈。

    此处是歙州最重要的一道关隘。

    丢了这里,歙州就会不保。

    清溪县更加难存。

    王禀想让刘镇带领一只偏师离开大部队,从桐庐县往北绕山路前往昱岭关。

    彼处的地势没有乌龙岭险要,而且防备应该也没有乌龙岭森严。

    只要刘镇能突破昱岭关,乌龙岭打不打都是次要的了。

    而王禀本人则自愿留下来,带领大部队为刘镇挡住齐吴两军的主力,帮他争取时间。

    刘镇听王禀如此说,确实是颇为惊异。

    这是明摆着把最大的功劳送到他刘镇嘴里。

    王禀此战就算是成功拖住了齐吴两军的主力,事实上做出了最大的贡献,朝廷封赏的时候,还是只会看清溪县是被谁所破,方腊又是被谁所擒。

    这样默默无闻的后台工作,做的再好也不会在人前展现。

    “王将军为何不亲自前去,让我留下来?”刘镇如此问道。

    王禀骂了声娘:“你少在那自作多情了,老子是信不过你,万一我前脚一走,你后脚就丢了桐庐县,咱俩都得完蛋。”

    刘镇闻言哈哈大笑:“正臣兄放心,你的情谊,小弟记下了。

    论功行赏之时,小弟绝对不会忘了你的那一份。”

    谋划已定。

    两人各自整点军马。

    后方要防备齐吴两国大军主力,留守兵马不宜过少。

    刘镇只带了四万兵马出发,剩下的四万余人留给王禀防守桐庐县。

    大军从桐庐县北边的分水江沿江而上。

    一路翻山越岭,来到昱岭关前。

    因为宋军之前并没有进攻昱岭关的意思,方腊就没有在昱岭关增派人手。

    守关的将领只有两员副将,一个换做雷炯,一个换做计稷。

    这两人都可蹬强弩,使一柄铁骨朵。

    手下只有五千兵马。

    两人得知有宋军大队来袭,并没有害怕的心思,反而还十分兴奋。

    他们还没见识过西军的厉害,欺负那些厢军惯了,还不知道宋军之中也有精锐。

    正打算给刘镇一点颜色看看。

    刘镇一看这昱岭关,果然险要。

    占据山巅,道路狭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宜强攻,只能智取。

    他先在岭前扎营,随后散出探哨到四处打探。

    这种崇山峻岭,道路繁杂。

    刘镇不信只有一条路能过关。

    只要还有第二条路,哪怕是再小的路,也能为破关创造机会。

    众探马离开大营,四散而出,分批查探。

    别说,这一探,还真有收获。

    相邻推荐:都市之仙帝赘婿我和元祖歌姬的恋爱日常美漫世界黎明轨迹玉懒仙人在水浒:开局迎娶潘金莲